首页

广州女娲女王s

时间:2025-05-30 07:33:16 作者:西南季风正式爆发 端午假期南方再迎大范围暴雨 浏览量:83581

  今晨,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到西南季风已经在5月24日爆发,为2010年以来最早;而距离我国雨季进程的另一重要推手——南海季风的爆发也只差“临门一脚”,此刻遥远南海低空吹拂的风正逐渐转向为西南风,更多澎湃水汽即将乘着季风涌上岸来。

  我国的雨季进程受季风气候影响,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差异,空间上自南向北分别形成华南前汛期、长江中下游梅雨、华北雨季和东北雨季;中西部地区形成西南雨季和华西秋雨。季风爆发后,预示着未来有更多的水汽向我国输送,中东部雨季将陆续登场。

  就眼下而言,充沛的印度洋水汽借着已打通的西南季风“高速”通道,正源源不断地灌入我国,并将为接下来的新一轮强降雨的登场提供条件。

  首当其冲的是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部等地。季风低压引导西南季风北上,叠加地形抬升,上述多地会有大到暴雨、局地大暴雨,降雨最强的时段会是在明天(30日)。

  之后,季风加强并进一步影响中东部地区。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唐晓静介绍,明天夜间,西南季风急流发展至长江一带,大气水汽非常充沛,同时北方高空槽甩下冷空气,冷暖交汇下,产生低涡切变并发展东移,预计5月31日至6月2日,长江中下游到江南华南一带将再度有一次强降雨过程!

  明天,中东部降水以小到中雨为主。

  5月31日至6月1日(端午假期前两天),长江中下游沿江雨势最强,其中5月31日,江汉、江淮、江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,湖北东部、安徽西南部、江西北部等地有暴雨、局地大暴雨。

  6月2日至3日,降雨有所减弱,主雨带东移南压至江南南部、华南、西南地区东南部,上述地区将有中到大雨。

  这轮强降水正好覆盖端午假期,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西、浙江、云南部分地区降雨较强,注意防范暴雨次生灾害,警惕地质灾害的滞后性。

  此外,季风爆发之后,也为台风的生成提供更多可能。

  掐指一算,自去年12月25日以来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就一直“静悄悄”——台风“空窗”期已近半年。2000年以来,首个台风的平均生成日期为3月16日,今年的1号台风已迟到2个多月了。

  历史统计来看,最晚生成的首个台风是1998年第1号台风“妮蔻儿”(Nichole,1998年7月9日生成),而近些年大家有印象则是1601号台风“尼伯特”(2016年7月3日生成),它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生成第二晚的台风。

  2016年7月8日,台风“尼伯特”以超强台风级别登陆台湾,强度超过1975年的Nina,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的初台风,之后又以强热带风暴强度在福建泉州石狮市再次登陆。

  目前趋势来看,未来十天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台风概率仍较小。对于台风,真的是怕它来,又怕它不来,更怕姗姗来迟的它是为“憋大招”。

  希望今年的台风都能正常点、温柔点!

  来源:中国天气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福建省宁德市原副市长被逮捕

当今时代,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,不同国家的产能高低是各自比较优势决定的,必须从经济规律出发,客观、辩证、理性看待。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,是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。给别人开药方治不了自身的病,以“产能过剩”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,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,反而会损害全球产供链稳定,损害新兴产业成长发展,损害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共同努力。我们敦促美方摒弃霸权思维,秉持开放心态,坚持公平竞争,切实遵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,打造真正国际化、市场化、法治化的经贸合作环境,同国际社会一道,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。(制作 岳子岩)

深江铁路江门段首个连续梁开始浇筑

改良土壤、选育品种、增加光照……年轻人对于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颇有效率。即便在寒地,李美玲种植的仙人掌两年左右就能开花,还可按既定造型生长。目前,她的仙人掌园里已经有了400多个品种,销往全国各地。

《第八个嫌疑人》热映 林家栋坦言“内心戏最过瘾”

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邵家辉表示,今年“五一”零售业的销售情况比往年理想,尤以旅游旺区受惠较多,珠宝首饰、化妆品等销售情况都不错,海上烟火表演也让香港多一个吸引旅客的亮点。另有酒店业者表示,5月1日晚烟火表演期间,即日入住旅客增多,令入住率达93%,这也显示旅客入住模式发生改变。

湖南凤凰古城旅拍火爆 满城尽戴“白银甲”

正如火如荼进行的第七届进博会,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,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,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“全勤生”。

国家统计局:202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8万吨 同比增长2.5%

“2003年至今,我们已经系统解析了全国200多家自来水厂、500多家污水处理厂、300多处自然水体中典型污染物的分布特征,累计解析获取了活性污泥中4000余种具有群感功能的微生物。”任洪强团队成员、南京大学副教授王瑾丰介绍,目前团队获取的生物污染物数据已超过6000万条,典型化学污染物数据超过91万余条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